2014年飼料行業發展多方受阻,全國飼料產能下降;飼料企業整合度集中,中小型企業岌岌可危。水產飼料行業在過去的一年中備受磨難,行業整體業績下滑10%左右。據農博飼料小編預測,2014年全國水產飼料產量預計在1780萬噸,同比下滑4.5%。
水產飼料行業前些年發展較為突出,從飼料產量數據可直觀看到。2013年開始,受天氣、病害及行業低迷等影響,水產飼料連續兩年減產。小編預測的14年水產飼料產量數據并非“空口說白話”,單看去年第三季度水產養殖情況。通常7-9月為水產旺季,飼料產銷均在此階段達到年度高峰。但去年由于臺風的天氣影響及水產品價格低迷,導致去年水產形勢較為嚴峻,飼料減產成為必然結果。除去市場形勢對產量的影響外,飼料行業的整合過程中,企業數量的減少也是主導因素之一。
我國飼料水產行業挑戰與機遇并存
風云多變的飼料行業中,水產飼料作為高利潤產業備受業內關注,進軍水產行業的飼料企業也盡顯其能,想在海大、通威、粵海等龍頭水產企業聚集的水產業占據一席之地。高利潤的水產飼料行業存在較高的風險;從去年形勢來看,水產養殖即便不到慘淡的地步,也可用低迷二字形容,為何能吸引企業加盟?
第一,利潤高。盡管今年水產飼料市場表現一般,但從國內水產飼料兩大龍頭企業海大、通威的三季度報告可以看出,企業凈利潤均呈現增長。特別是海大集團,第三季度集團收入、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增長11.06%、56.11%;1-9月收入、凈利潤增長17.73%、53.22%。可見水產飼料市場依舊“有利可圖”。
第二,潛力大。縱觀我國飼料行業,畜禽飼料占據市場相當大份額,反觀水產飼料相比較為落后。隨著行業整合洗牌進度加快,占據份額較大的畜禽中小型企業成為了淘汰“頭兵”。同時,水產飼料龍頭企業相對較少,給予畜禽飼料企業進軍水產界增添決心。
進軍水產的農牧飼料企業
大北農:大北農強勢、高調進軍水產飼料行業,成為頗具看頭的新生力量。隨著飼料行業的日趨發展,無論是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還是政策改革的驅動,大北農也相中水產飼料這塊“肥肉”。利用多年來積累的行業經驗,邵根伙博士在去年11月親自掛帥,擔任水產科技集團總裁;集團更是將80萬噸的銷量定為2017年的宏偉目標。同時,年初大北農向君有飼料廠增資3870萬元占股60%,提升廣東地區產能。邵博士的掛帥、控股君有等舉措均彰顯了大北農進軍水產飼料市場的決心。有別于其他企業,大北農進軍水產有三大目標,即打造全球高檔水產飼料第一品牌、搭建全球最大水產事業創業平臺、創建全球最優水產綜合服務企業。“飼料產品將集中力量研發、生產和銷售高檔海水膨化料、高檔淡水膨化料、高檔混養顆粒料和特種水產飼料為主,都是做至少4000-5000元/噸以上的飼料,太低價位的飼料沒什么意義。” 大北農集團高級副總裁、水產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留美博士易敢峰在媒體采訪中說道。小編認為,大北農此次進軍水產飼料業可謂做足了準備,不論是前期投入還是后期發展,相信未來定能創造輝煌。
新希望:新希望集團近兩年的戰略布局轉向海外發展及食品行業,對水產行業涉及較少。對于新希望而言,雖然豬肉、禽肉、牛肉、蛋奶等產業均已達到相當規模,但富含優質蛋白的海鮮食品一直是其產業的空白。去年首次進行水產品行業布局,主動向國內最大的海鮮調理食品供應商亞洲漁港伸出橄欖枝,完成“飼料大王”跨界牽手“海鮮巨頭”成功之舉。新希望不僅涉足水產品行業,在未來布局發展規劃方向上面,水產飼料行業成為戰略布局之一。去年11月底,飼料水產線路在廣州成功召開總結交流大會上,飼料管理部副總經理李芳溢在會上帶領各片區水產負責人明確寫出未來3-4年的目標,股份水產飼料累計發展目標到2018年銷量實現全國水產飼料第一。不過小編認為,新希望新年度戰略布局重心依舊在海外發展及食品行業,對于畜牧飼企巨頭紛紛瞄準的水產飼料行業,仍需進一步規劃。